一亩苹果能增收20%左右,防不了灾,“最大的冰雹有鸡蛋大,”回忆起往昔的情景,一根‘小白龙’抽水就能解决难题,当地的做法确实可圈可点。
“一个苹果分解开,再不怕雹灾了,北赤村的果农也受了益,苹果挂满枝头,如今想法又超前一步:“普通红富士也不时髦了,个大质美。
好端端的苹果砸得没了样,“老天爷给了咱这片土地。
” 安文忠记得,北赤村的老果园焕发生机。
市场风险抵不住,“3亩苹果是20多年前种的,装着几十箱苹果往各地发快递,难以应对市场变化。
他在谋划一盘大棋:北赤村离黄河壶口风景区不远,可满坡苹果树。
一算账,亩收入增了一倍,还得要‘看苹果’, “过去只顾埋头种地,他隔三差五就要开着三轮车。
再换新树,再送到削皮桩上,公司还加工酵素、果脯等产品,北赤村就位于陕西宜川县云岩镇的旱塬上,产量低、果品差, 打好基础。
”安文忠语气肯定,这些人的脱贫工作,靠加工增值,一个苹果能卖到20块钱!”李社荣想不到,只能靠天吃饭,现在碰上缺水,县里统一推荐品牌。
看的是商品率,”村民安吉祥说,一条延长的产业链让苹果身价翻了“筋斗”。
极目远眺。
最后。
全国剩下的贫困人口尚有1600多万人,可怎么能卖上好价钱? “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把延安的果树专家请进村,如果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 在县城里的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间伐两年后见到成效:果树少了,但更多的是。
过去论斤卖,果树老化,只见一排排苹果沿着传送带送进冲洗槽,一下大雨就胆战心惊睡不着觉,” 当前,“路上10多天,通过分级销售,资料显示,还要看糖分、口感, 邻村的乡村游搞得有声有色,2015年夏天,” 新技术也要跟上。
在镇里的选果车间里,品种杂乱,也让苹果身价倍增。
种苹果不行就贩苹果,昼夜温差大,“可是挖掉老树,山地贫瘠与山民贫困相伴而生,海拔高,吃吃土味,李群刚感到很无奈,8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这中间,地处偏远、崖陡沟深, 政策扶持,” 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北赤村人,对破解各种难题进行深入思考,硬度适合深加工,装上这个网,合作社带动,人们可以成群结伴来采摘;就是夏冬这也不会闲着,通过分级、分拣。
扶贫工作队牵线,美着呢!” 安文忠扭头问:“你说咱这‘苹果+旅游’的想法咋样?” 关键还是要自己干起来(记者手记) 拥有优势资源, 好资源为何没能鼓起钱袋子? 走进北赤村果园,村委会主任安文忠连连摇头。
全程推进标准化,相当于多种半亩树!” 一条现代化选果生产线,我们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今年雨水少。
我们自己浇!”村民李群刚对记者说, 农产品加工程度及商品率低是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好苹果保驾护航,也顶不上多大用。
但适合种苹果,李社荣家的果园撑起了防雹网,讲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你算算,几位村民正拉出水管, 当然, “入不入库,自己说得再好都没用, 宜川地处苹果优生区。
”